首页 > 

苏轼和苏东坡·是同一个人吗

时间:2024-04-26 00:56:07 浏览量:78274

苏轼最美的30首诗

苏轼和苏东坡·是同一个人吗?

苏轼和苏东坡是同一个人,苏轼是名字,古人还有除了名,还有字,苏轼的字子瞻,苏轼又叫苏子瞻。而东坡,是他的号,他自号东坡居士,所以世人称之为苏东坡。

苏轼又叫苏子瞻,这是从小家里给他起的名字,而东坡是后来的自己取的。那么,怎么又会取这么一个名字呢?这是有来历的。

1079年,北宋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反对派抓住小辫子,从他的诗文里,找出他不忠的罪证,史称“乌台诗案”。后来在各方营救下,特别是高太后的过问下,王安石惜才爱才,这才没宋了性命。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生活艰苦,一大家的人,生活比较困难。当时黄州太守对苏轼很好,为了解决苏轼一家的生活问题,就把黄州城东的一块废地,原先是驻军的营地,无偿拨给了苏轼一家开荒种地。这块地被称作东坡。

一直以来,苏轼特别崇拜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这块“东坡”,让苏轼想起了白居易的的诗东坡种花来,一块地,一首诗,都是东坡,物质到精神,都有东坡,于是,苏轼就来了灵感,自号东坡居士了。

不知我的回答你是否同意?欢迎留言,我们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苏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是北宋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因创造出乐观的理智诗境,而确立了宋诗格调的诗人。

苏轼出身于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好学,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故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二十一岁中进士,踏诗入仕途。当时,正是北宋社会危机四起,各种矛盾日益加剧的时代,一场改变的风暴正来临。苏轼也成为其中一员,写出了《进策》、《思治论》等文,提出一些革除弊病的要求和措施。但他的认识是肤浅的,没抓住“弊病”的要害所在,从而暴露了他的思想矛盾和守旧。故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轼站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一边,攻击新法。因而被贬杭州、密州等任地方官,复因诗文得罪朝廷,被捕下狱。出狱后为黄州团练使。元祐中,旧党执政,召还任翰林学士等职,又与旧党发生分歧,再次外调杭州。到新党得势,又被贬惠州、琼州(海南岛)。一一OO年,遇赦北还。此年,死于常州途中,时年六十四岁。

纵观苏轼的一生,虽说他在仕途上屡遭打击,锦纶满腹,却怀才不遇,当政者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但苏轼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多方面的,这些成就,成为北宋诗人革新运动成功的标志,并使他取得当时文坛领袖的地位。

苏轼同父亲苏洵、弟苏辙同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他的散文,平易自然,文从字顺,反映了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要求和发现方向。他的历史论文和奏议,如《上神宗皇帝书》、《贾谊论》等,明晰透辟,富于雄辩。他的山水游记,如《超然亭记》、《石钟山记》等,把描写、叙述、议论三者融为一体,结构工巧,笔致凝炼,姿态横生!他的赋,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对传统手法灵魂运用,文情酣畅,舒卷自如,象优美的散文诗。他的书札简帖也写得亲切有味。苏轼又是个杰出的诗人。他的诗,现存四千多首,题材极为广泛。最主要的,一是反映民生疾苦、抨击社会流弊。在《荔枝叹》中,对贪婪残暴的统治者加以无情鞭挞:“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鶻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干载。”在《吴中田妇叹》中。他描述了“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新泥”的灾年真景,表现了“悲歌为黎元”的可贵精神。而是写景咏物,抒发情怀。写景诗如《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寥寥数语,勾勒出初春的景色,给人以生意盎然的情趣。咏物诗如《红梅》,《双石》等,借物抒怀,真挚感人。在艺术上,苏轼的诗有独到之处。不少诗用浪漫主义手法,以奇妙的想象、出人意表的夸张,把形象描绘得传神生动。有的诗,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突然揭示出深刻的哲理,使人豁然开朗。有的又以议论为诗,矜才炫学,流于议论。

苏轼与苏东坡是不是同一个人?

看到这个问题,完全就是对我灵魂上的拷问啊!不亚于吕秀才对付姬无病的那一番话,是我杀了你,还是你杀了谁。还好,本人功夫不到家,确实用手掌拍了自己的脑门,内力虽不够,但把脑洞打开了,找到了答案。

大家都知道,苏轼是大学士,而苏东坡是居士,学士怎么会是居士呢?学不等于居,学生肯定不是居生,学习也不能是居习嘛。从文字的理解上,肯定不是一个人。学士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明摆着就是说居士的拿手菜,东坡肉做的不怎么样,不吃也行。居士肯定不答应,我在东坡之地天天吃素,没油水,走路都腿发软,走不到江边看大江东去啊。

正解,如果用儒家的话来回答,就是,此苏非彼苏。用道家的解读就是,苏可苏,非常苏。

苏东坡和苏轼是一个人吗?

苏东坡和苏轼是同一个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苏轼和苏东坡·是同一个人吗?

苏轼号东坡,人称苏东坡,是同一个人。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扩展资料:人物总评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